木兰喜光,略耐阴。可以在侧面挡光的情况下种植,但不能种植在大树下或阴凉处;玉兰相对耐寒,在北京背风、阳光充足的地方,不采取缠绕、晾晒等措施,能在空旷的野外安全越冬;喜欢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,但在轻度盐碱土壤(pH 7-8.2,含盐量小于0.2%)也能正常生长;玉兰是肉质根,怕积水。种植区土壤渗透性较好,沙壤土最好。
苗木的选择和种植
苗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种植的成活率和未来的观赏效果,所以要严格控制苗木的选择。除了可根据绿化要求确定的苗木规格外,选苗时还应把握以下几点:第一,苗木不应有病虫害。选苗时,要仔细检查树木,看有无菌丝、病斑和腐烂,并仔细检查是否有虫眼、活虫、卵和茧。如果有,尽量不选;二、选择树形苗木,苗木主干应平直,主枝和侧枝分布应均匀,无冠幅偏差,顶端应保持完整;第三,注意检查树有无皮肤损伤。如果有皮肤损伤或裂开,会影响营养和水分的运输,不利于幼苗的存活;第四,选苗的时候,植物一定要带土球。土球的直径是胸径的8-10倍。土球挖好后,要用草绳捆住,防止在运输途中散落。
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,种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。第一,最佳种植时间是早春开花前;二、树坑宜大不宜小,树坑过小,不仅种植麻烦,也不利于根系生长;三、如果土壤太粘或pH值过高,应更换客土;第四,底土最好是熟化土,应与基肥混合均匀;第五,种植深度要合适。一般来说,幼苗的种植深度可以比原来的土球略高2-3厘米。太深容易有闷芽,太浅容易露根;第六,大苗要及时支撑,防止风倾;第七,种植完成后,立即浇水,三天后浇二水,五天后浇三水;第八,如果幼苗有芽,就要把芽剪掉,防止因开花结果而消耗大量养分,影响成活率。
水和肥料管理
玉兰喜湿怕涝,在栽培养护中要严格把握这个原则。但很多人认为玉兰怕涝,所以要尽量少浇水。不知道是不是怕涝不代表我喜欢干旱。木兰花本身就喜欢潮湿的环境,那么如何掌握这个度呢?作者认为,在栽培过程中,土壤应保持湿润,不积水。在养护过程中,必须保持新植木兰的表土湿润,这也是保证其成活率的重要措施。进入正常管理程序后,早春要转绿水,初冬要转防冻水。在其他季节,可以根据土壤水分和降雨量来确定是否浇水,在雨季,应及时松土,以保护土壤水分。雨季和干旱期应及时灌溉。缺水不仅会影响营养生长,还会导致花蕾脱落或萎缩。需要说明的是,在立地条件较差,尤其是硬化面积大、绿地面积小的环境中种植的广玉兰,在持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下浇水时,应在叶片上喷水,并注意雾化程度。雾化程度越高,效果越好。喷水的最佳时间是上午8点前和下午6点后,但中午光线强时不能进行。
玉兰喜欢化肥。种植时除了施基肥外,每年都要追肥。充足的肥料可以使植物生长旺盛,花多,花期长。广玉兰施肥可一年四次,即开花前施氮磷钾复合肥一次,可提高开花质量,促进春季生长;花后施一次氮肥,可促进植物生长,扩大营养面积;7、8月份施一次磷钾复合肥,可促进花芽分化,提高新枝木质化程度;在冬季到来之前,施用一种分解发酵的环肥,结合浇冬水,可以提高土壤的活性,有效提高地温。此外,当年种植的苗木,如生长不良,可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,可有效提高树势。
越冬管理
当年种植的玉兰应加强越冬管理。树坑除了要及时浇足够的冻水外,还要铺上草、膜或土,树可以变白。种植多年的玉兰只能浇上防冻水,刷成白色。
害虫控制和修剪
广玉兰是一种抗性很强的树种,其主要病害为黑斑病、黄化病和叶烧伤。黑点是半知半解的真菌感染造成的。如果发生,可喷洒70%代森锰锌500倍液、75%百菌清800倍液等广谱杀菌剂进行防治。日常养护时,应注意通风透光,加强水肥管理,提高植物抗病能力。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疾病,主要是土壤中的碱过多引起的。硫酸亚铁(0.2%溶液)可用于调节该病的ph值,应多使用农家肥;叶烧伤的致病原因很多,如立地条件差(如硬化面积大、绿地面积小)、长期高温干旱、土壤碱化或开花量过多等。可采取增加浇水次数、多施肥、变白树干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。广玉兰在华北地区偶有被大鲵和霜蛾危害。如果发生,可用20%除虫脲8000倍液或50%锌-硫-磷1000倍液喷洒。
由于广玉兰枝条的愈伤组织能力较差,一般不需要修剪时就不修剪。比如树型不美观或杂乱无章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掉病虫枝、枯枝、下垂枝、杂草丛生枝、过密枝、无用枝等,方便植物通风透光,树型美观。修剪时间在早春展叶前进行。玉兰一般不剪短,以免剪掉花蕾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