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株繁殖:5 ~ 6叶丛以上的兜兰可以做分株,盆栽每2 ~ 3年做一次分株。分株在开花后短暂的休眠期进行。4月至5月是长江流域最好的时间,可以结合变化的流域。将母株从盆中倒出,轻轻除去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土,注意不要损伤嫩根和新芽,然后用双手将植株拉开,或用刀切断接合处,然后分别在盆中种植2 ~ 3株幼苗,使用pH值为6 ~ 6.5的肥沃腐生土。盆栽后,放在潮湿的地方,便于根系恢复。
【栽培管理】是阴性植物。栽培时需要配套遮阳设施。在成长过程中,对光的要求并不完全一样。所以管理比较复杂。早春半遮荫最佳,仲夏早晚有光,中午左右遮荫,冬季日照充足,雨雪天人工照明。总之,避免直接眩光。
培养土可由2份腐殖土、1份泥炭或分解的锯末制成。上盆时,盆底要垫上木炭或碎砖瓦,垫的厚度约为盆深的1/3。这样既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,又有良好的吸水和排水能力,能满足植物根系生长的要求。
盆栽植物在4月份离开房间后,应放置在遮荫棚下,春秋季遮荫率为50%,夏季为60% ~ 70%,并应防止日晒。
对湿度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差。需要充足的水供应和高环境湿度。在生长期,土壤应始终保持湿润,当土壤70%干燥时,应浇水浸泡。在干燥的天气和炎热的夏天,应该经常向植物及其周围喷水,以冷却和加湿它们。雨季应适当控制水量,注意通风,调节温度和湿度。注意叶子不能积水太久,否则会造成叶子腐烂。同时,较高的空气湿度容易引起真菌性疾病。所以要特别注意生长环境的空调。空气干燥时,叶片容易变黄、萎缩、枯萎、脱落,直接影响开花。兜兰没有假鳞茎,抗旱性差。
3-6月和9-11月生长期应定期施肥,一般半个月一次,以腐熟豆饼和酱渣液为佳,浓度控制在10%左右。施肥后叶片嫩绿,可以继续施肥。如果叶子变黄,说明根系生长不好,要停止施肥,否则会发生根腐病。施肥后,及时用清水喷洒叶片。
10月下旬,搬到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,控制浇水,以免土壤太湿。中午太阳强的时候,稍微遮阴为宜。
由于雨季湿度大,通风不良,兜兰容易发生叶斑病和软腐病,可喷洒800倍的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。冬季室内或温室栽培时注意空气流通。如果通风条件不好,介壳虫会危害兜兰的叶片,影响观赏效果,应及时清洗,喷洒40%氧化乐果1000倍液。要定期喷洒多菌灵或硫菌灵等杀菌剂,防止茎腐病和叶斑病的发生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