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栽植物在运输和出售后可以继续生长,所以何时出售取决于植物的观赏价值和市场因素。通常,开花植物可以在花变色后出售,观叶植物可以在达到观赏价值后出售。因为切花和母亲是分开的,所以最低采收成熟度应该是花芽卖完可以全开,卖的时候观赏期更长。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采花期,有的品种采花期更早。比如玫瑰、剑兰等可以在花芽开放初期采收,到达消费者时可以完全开放。这些花要在保证采后开花的前提下,尽早采收。比如花芽期采收,既能节省运输空间,又能使花朵免受机械损伤,乙烯释放少,可以延长采后寿命。这一点往往被花农忽视,很多花的收获时间往往滞后,影响货架寿命和花瓶寿命。有些花需要在花蕾全开的时候收割(如菊花),否则花就不能全开。通常,用于当地消费的花在收获时比其他地方使用的花更成熟。
2)温度
(1)低温减缓呼吸。植物呼吸产生热量,为生长和成熟提供能量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,呼吸速率增加。如观赏植物在30℃时的呼吸速率是0℃时的145倍,呼吸速率增加,加速植物衰老。但在寒冷环境下,花的代谢过程明显减慢,可以延缓衰老。快速降温和适宜的寒冷环境可以延长观看时间。通常大多数切花在0℃贮藏时,日花腐烂率很小,而在30℃贮藏时,只能贮藏3-4天。
(2)低温减少水分流失。当温度较低时,植物的蒸腾作用较慢,从而减少水分损失,防止植物萎蔫。另外,相对湿度影响很大,空气中相对湿度高。相同温度下,植物失水较少。假设植物的失水在0℃和40%相对湿度下加倍,一般植物的相对湿度、温度和失水的关系见表。
(3)减少疾病传播。低温抑制微生物的活动,减少疾病的传播。
(4)不利增长减少。收获后,植物仍有生命活动。低温抑制了不利的生长活动。在收获时保持植物状态。低温储运也有其弊端。当植物接近冰点时,会产生冻害和低温伤害。大多数花卉的最佳贮藏温度为0-5℃,而热带花卉的最佳贮藏温度为8-12℃。低于这个温度,热带植物如红掌就会被冷冻。比如温度低于10度时,冻害的症状是发黑、受伤、花叶脱落、头发干燥。观叶植物多为热带植物,适应温暖潮湿的环境,短时间暴露在10℃以下的温度下通常会遭受冻害。一些观花植物对低温也很敏感,如一品红、菠萝、非洲菊等。低温伤害造成花瓣变色,花瓣或花朵脱落,开花异常。以香石竹为例,说明了贮藏温度与花腐烂数的关系。
3)营养供给花卉采摘后仍需要营养供给。
通常,淀粉和糖储存在茎、叶和花中,为开花提供营养。对于切花,在瓶装溶液中加糖可以延长采后寿命。对于盆栽植物来说,营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。所以卖了之后还是需要光照环境,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。
4)光
弱光会导致切花的叶子变黄。如菊花、菊花、雏菊、百合等长日照植物,光在颜色形成和花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。弱光导致采后花早衰。
5)供水
大部分切花表面积大,失水后很快枯萎。因此,离开母体后,最好存放在相对湿度高于95%的环境中,以减少水分流失,尤其是在长期存放过程中。由于低温可以显著减少水分损失,所以低温贮藏时花的损失较小,这是切花和盆栽植物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冷藏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6)乙烯
大多数观赏植物暴露在乙烯气体中会产生不利影响。这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。乙烯含量低时,会造成早花萎蔫或加速叶、芽、花脱落。在观叶植物中,乙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,导致叶子脱落、变黄或褪色。因此,切花应在收获后经常通风。此外,低温可以降低乙烯活性,增强植物的乙烯抗性,这也是减缓植物衰老的一种方法。
7)增长方向
离开母亲后,切花继续生长,并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。比如切花在贮运时,如横放,会感觉到重力方向的变化,试图垂直生长,会导致弯茎不好,花质较低。比如唐菖蒲,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水平放置,15分钟后会发现花茎想向上弯曲,导致茎不直,影响销售质量。因此,一些对向地性敏感的花卉在运输过程中应垂直放置,以保持茎秆平直。
8)机械损坏
这种伤害对观赏植物有明显的影响,使观赏植物变差,损伤叶、花、茎,不仅使观赏植物数量减少,而且加速了植物的衰老,使其更易生病。
9)疾病
切花容易得病,因为切花仍然消耗营养物质,而割伤使病菌更容易侵入。同时,当花卉从冷藏间移至处理间时,水分会凝结在植物或花卉组织上,更容易滋生病菌。湿度高的话,容易出现灰霉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