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乐空间

解读饮水三大误区为时未晚

人从会张口的那一刻起就会喝水,喝水似乎不是一项技术活。不过,喝水和会喝水还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,这不,2013年不就出现了“最会喝水的家庭”赵飞虹夫妇吗?且不论赵飞虹夫妇的喝水理念是否值得推广,但自“最会喝水的家庭”出现之后,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喝水问题,尤其是在食品安全事故日趋严重的今天,“你真的会喝水吗”不再被视为一句废话,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
饮水,厨房,水龙头,水源

能喝水,不仅意味着能张嘴喝水,还意味着知道如何健康地喝水。虽然大家每天都在喝水,但是有几个关于喝水的误区,很多人万万没想到。

误区一:喝反复煮沸的自来水

曾经在网友中引起热议的“千沸水”有毒甚至致癌的谣言,终于在实验面前被砸了。上千的开水,就是在炉子上煮一夜或者很久的水,还有在电热水器里反复煮的水。有人质疑,煮沸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会大幅度增加,长期饮用几千种开水会造成慢性中毒甚至癌症。然而,实验研究表明,随着煮沸时间的延长,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。

于是,千疮百孔的开水洗清了冤屈,重新回到了“安全饮水”的行列。

但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蒋卓勤教授,了解到不应该提倡喝千疮百孔的开水。

蒋卓琴认为,煮沸自来水的目的是杀死水中的微生物,如细菌和病毒。一般来说,当水温达到100℃时,大多数微生物都可以被杀死。从杀菌的角度来说,重复煮沸是不必要的。

另外,蒋卓琴说,开水可以杀死大部分微生物,但不能去除重金属矿物质等非挥发性物质。在反复煮沸的过程中,随着水的不断蒸发,水中杂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。从健康的角度,他不提倡喝“千沸水”。

误区二:担心喝纯净水导致身体缺乏矿物质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,饮用水卫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。近年来,“水器具”一路走俏,净水设备进入中国千千千家万户。搜狐焦点家园调查发现,约35%的网民使用过净水设备。

在几种净水器中,净水器是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一种。净水器通过反渗透膜过滤掉水中的大部分物质,获得几乎“一无所有”的纯水(也叫纯水)。

很多人质疑净水器在去除所有有害物质的同时,也带走了水中的有益物质,包括各种矿物质离子和钙、镁等微量元素。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人体健康。

就像中国有句古话“水是纯净的,但没有鱼”。纯净水真的对身体有害吗?

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许多专家学者,他们都一致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

蒋卓琴认为“人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食物而非饮用水,所以纯净水不会造成人体矿物质或微量元素的缺乏。”

顾九川的观点也与此不谋而合。顾久川说,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极低,都以无机矿物质的形式存在,而人体对无机矿物质的吸收能力非常低。特别是他举了一个例子,说明陕西河南的锅开水里有一层厚厚的水垢,主要是因为水中钙镁离子含量高造成的。但是,这个地区的人也有缺钙的情况。相反,欧美人经常喝牛奶,很少有人缺钙。可见,人体对钙、镁等矿物质的吸收主要来自食物中的有机物,而不是水中的无机物。他指出,喝纯净水会导致体内矿物质缺乏。

蒋卓琴还说,水不是营养素,人类的营养不应该由水来提供。“饮用水的唯一标准是干净和安全。他主张饮水的重点应该是水是否干净安全,而不是水中的营养成分。

误区三:把瓶装水当成万无一失的饮用水

搜狐焦点家园调查发现,瓶装水是中国居民继白开水之后最常见的水。网民日常饮用水约26%是瓶装水。

蒋卓琴说,瓶装水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工自来水或地下水得到的饮用水,可能更安全。但桶装水是否真的安全可靠,取决于桶装水的加工工艺是否过关,以及居民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做好清洁工作。

中国净水行业资深专家顾久川对此表示赞同。

顾久川说,市面上的瓶装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里面夹杂着一些“假水”和“黑桶”。这种瓶装水不仅不安全健康,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。

“以北京为例,现在北京20%左右的瓶装水都是假水”。顾久川说,市场上一些“黑心”的送水站已经用自来水代替了假纯净水,这就是桶装水中的“假水”。顾久川还提到桶装水的桶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。据报道,为了降低生产成本,水桶的一些原材料中混入了医疗垃圾、鞋底等劣质塑料,被称为“黑水桶”。黑桶中的有害物质溶于水,造成瓶装水污染。

瓶装水的另一种污染来自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。一方面,饮水机出水时,外界空气进入,带来细菌和灰尘;另一方面,许多用户在长期使用后很少清洗饮水机,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。

如果水中没有其他杂质,细菌就无法生长。蒋卓琴说,瓶装水变质是细菌繁殖造成的。他提醒大家在购买瓶装水时要选择信誉好的品牌,同时饮水机一定要定期清洗。

顾久川说,瓶装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淘汰,被家用净水器取代。他认为,净水器取代瓶装水将是中国的必然趋势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