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乐空间

大花蕙兰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

一、启动诱导(一)母株的选择。母株的选择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:1.整个群体表现出该品种的典型性状;2.群体生长发育良好,没有普遍发生特定病害浸染,特别是东亚兰花叶病毒,齿舌兰轮斑病毒;3.在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中选择性状优异的健壮单株作母株。(二)外植体处理。选择叶片未完全展开的肥壮营养芽(勿选花芽)为外植体,先剥去2~3片外层叶片,再手持兰花叶芽梢,切去基部胜物及损伤、老化组织,最后逐层剥净外层叶片,直至有小顶芽和小侧芽露出。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%的酒精浸泡外植体30秒,用无菌水冲洗后,再放入0.1%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8分钟左右,再用无菌水冲洗3~4次,然后在无菌接种盘上小心切下顶芽和侧芽。(三)圆球茎诱导与驯化。将切下的顶芽和侧芽插入诱导培养基中,基部向下,稍稍露出芽尖。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进行培养,光照强度1000~1500勒克斯,光照时间每天14小时,培养温度25℃左右。10天后芽开始萌动,诱导率在85%以上。在圆球茎的诱导过程中,有80% 左右的芽萌发后很容易长成小苗。诱导30天后,待小苗长至4厘米、基部膨大时,将苗切离基部,并将膨大基部纵切成厚3~4毫米的薄片,切口向下重新放入相同的新鲜培养基中,30~35天从下端切口部位可长出类似愈伤组织的圆球茎,其中顶芽诱导率最高,诱导速度也最快,侧芽次之。

二、继代增殖和幼苗分化。将圆球茎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中,然后放入培养室培养。培养温度25℃左右,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,每天光照时间10小时。每45 ~ 50天传代培养一次,增殖次数可达10次以上。浓度为1.5×10-6 ~ 2×10-6的6-BA(植物生长调节剂)在继代增殖初期能快速积累物质。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,特别是第15代以后或突变体植株出现后,只有浓度为0.5×10-6 ~ 1.5×10-6的6-BA可以使用并投入生产,突变后的圆球茎表面只有光滑,没有芽尖,不能分化成芽。当圆球茎的数量继代培养到所需数量时,将完整的圆球茎直接转移到新鲜的繁殖培养基中,不需要切割或切断芽尖,使圆球茎表面的芽尖直接分化萌发成苗。

3.生根和炼苗当幼苗长到3厘米高,有2-3片叶子时,可以小心地将幼苗从基部切下,转移到壮苗生根培养基中,然后放入培养室中在25℃-28℃的温度下培养,光照强度为5000-6000勒克斯,每天12小时。20天左右即可开始生根,35天即可进行炼苗。移栽前,将大花蕙兰瓶苗移入遮阳棚,在自然散射光(7000 ~ 8000勒克斯)环境下放置15 ~ 20天,每天光照时间8 ~ 12小时,可明显提高瓶苗质量和种植成活率。当瓶苗叶片浓绿,叶片坚实,植株健壮时,即可移出瓶外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