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措施
温度控制
(1)昼夜温度:营养生长期间,昼温控制在26℃-28℃之间,最高温度不超过32℃;夜间温度控制在20℃-23℃之间,最低温度不低于15℃。
(2)高温处理:低温处理前一个月,昼温28℃ ~ 30℃,夜温20℃ ~ 23℃。结合光的增强,可以促进植物积累养分,从而更好地转化为生殖生长。
(3)低温处理:在计划花期前4 ~ 5个月,白天温度降至25℃,夜间降至18℃。在此温度下,蝴蝶兰由营养生长变为生殖生长,开始形成花芽,持续1 ~ 1.5个月,完成花芽形成的全过程。当花梗长到10厘米左右时,低温处理结束。如果低温处理时间延长,花期会延迟;如果完成的早,提取的花梗会变细,要更好的把握低温处理的时间。
(4)花梗伸长和芽发育时期的温度处理:昼夜温度为(25℃ ~ 28℃)/(18℃ ~ 20℃)。在这种温度环境下,花梗可粗,芽可迅速发育肥大,花色好。花梗拔芽时要特别注意温度的变化,不能太快,否则容易造成掉芽。开花时,昼夜温度可降至25℃/18℃。
水分调节
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% ~ 80%。湿度过高容易传染疾病,湿度过低不利于兰花生长。在温室通风较好的情况下,白天相对湿度在70%左右,晚上在80%左右,有利于蝴蝶兰的快速生长。
(1)增加温室湿度的方法:a .除走道外,不要做水泥地面,也要用泥地或沙地;b、向地面喷水或灌水;c .喷雾加湿。
(2)降低湿度的途径:a .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;b .升温降湿。
(3)需要注意的是,不要大量给盆浇水增加湿度,容易造成根腐;温室内的湿度不宜变化太快,否则容易造成落芽现象。
照明控制
蝴蝶兰对光线有严格的要求,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。如果太强,很容易晒伤。轻则组织受伤,叶片变黄,重则灰白色,引起炭疽病。光线太弱,光合能力降低,导致叶片过度生长、衰弱、下垂,不利于花芽分化,开花数少。一般光照强度为15000 ~ 20000勒克斯,在催花前高温处理时,光照强度应略增加到20000 ~ 25000勒克斯,使幼苗积累更多的养分,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,促进花更整齐、质量更好。
水肥控制
蝴蝶兰的栽培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施用适量的肥料,中苗蝴蝶兰一般使用2000倍的N: P: K为20: 20: 20的复合肥;催花前需施1 ~ 2倍高磷肥,2000倍氮磷钾比为9∶45∶15的复合肥;花梗长出后施2000倍氮磷钾比例为10: 30: 20的复合肥;当花梗长到10厘米左右时,可喷施2000倍氮磷钾比例为30∶10∶10的复合肥。当花蕾生长开花时,停止施肥。水肥关系是2倍肥1倍水。兰花喜欢干,但避免湿。不浇就有,浇了就倒掉。当发现根尖一接触水生植物表面就发黄或新根不能收缩伸长时,要观察是否是水分过多或脂肪损伤,然后根据情况断水或冲洗。受精后应每隔一天测量一次EC值和pH值。适宜的pH值为5.5 ~ 6.5,EC值低于1.6mS/cm,施肥浓度不宜过高,宜勤施稀肥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