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乐空间

七叶一花繁殖技术

一、生态习性

1。地理环境:野生七叶一枝花生长在海拔700-1100米的山谷和溪流中,生长在阔叶林下的遮荫湿地。

2.土壤:最好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肥沃的砂壤土中,但不能生长在碱土或粘土中。

3.水分:我喜欢凉爽、潮湿、湿度适中的环境,既怕干旱,又怕积水。

4.温度:植株耐寒,低温下无冻害。2月下旬至3月上旬,芽可在5℃生长,即使最低温度为2℃。当温度为1 ~-2℃时,芽头无冻害。

5.光照:一花七叶为喜阴植物,喜斜或散光,避免阳光直射。

二、栽培技术

1.选地整地:根据七叶一枝花的生长特点,选择腐殖质含量高、土壤湿润或有遮荫条件的地块种植为宜。选好地块后,秋冬季翻土20 ~ 25 cm深,结合整地,每亩施腐熟土肥或稳定堆肥3000kg,翻土作基肥。种植前,浅翻、耙平成沟,沟宽约1.2~1.5m,沟面龟背,周围开排水沟。

2.复制:

(1)块茎繁殖:秋季播种为宜,10月至11月上旬挖地下块茎,选择健康、无病、完整的植株,切下带芽头的块茎种植,其余加工成药。在完成的畦面上,行距20 ~ 25厘米,穴深6 ~ 8厘米,芽头朝上,每穴放一片,种植后覆盖土杂肥和细土。万一干旱,应该浇水一次。

(2)种子繁殖:七叶一枝花的种子在9月下旬成熟,新果实裂开,露出鲜红的浆果。收获后,将它们放在清水中擦掉果肉,捞出,与种子一起播种,或与湿沙混合储存。播种时,在整个苗床上挖浅沟,行距15-20厘米,种子均匀播种在沟里,覆土平整至畦边,播种后浇水一次。今年秋冬播下的种子,要到第三年春天才会出现。如果用塑料膜覆盖保暖保湿,可以提前3个月左右出现。苗木培育2 ~ 3年后才能移栽,春季3 ~ 4月发芽前进行大田种植为宜。移栽时,应按照20 ~ 25厘米的行距移栽田地,种植后应灌足固根水,以利于成活。要求随挖随种,孢子向上,根伸入沟中,覆土厚度4 ~ 5厘米左右,用杂草覆盖边缘或用锯末覆盖,既能防止杂草滋生,又能防冻保暖。以上两种方法中,种子繁殖耗时较长,应以块茎繁殖为主。

3.遮荫棚:七叶一花属于喜阴植物,避免阳光直射,怕高温。需要设置遮荫棚,或种植高大作物、藤本作物遮荫,一般应在出苗或移栽后立即设置。脚手架的高度一般分为两个阶段。1 ~ 3年的苗木,棚高2m左右;3年以上的苗木,高度应在2.5米以上。棚面用遮阳网覆盖。为了便于管理,还可以搭建高棚,方便人工操作。遮光度应在出苗定植后第一年为80%,第二年为70%,第四年为60%。

第三,现场管理

1.除草:播种苗或移栽后应及时除草松土,以免损伤根系,影响生长。平时盖草保湿。

2.施肥:人工栽培七叶一花,所用基肥占肥料总量的70-80%,移栽前必须施入土壤,后期追肥量只能占肥料总量的20%左右。苗每年出土后,施一次肥,不施或少施化肥,不施化学氮肥。

3.水分管理:七叶一花像潮湿的环境,畦面和土层要保持湿润。旱季应及时浇水,并定期喷水。雨季应及时排水,防止田间积水和病害。

4.打花:为了减少养分消耗,为地下块茎生长提供养分,在5-6月开花时,除种子外,所有花都应及时切断,以增加产量。

4.主要病害的防治复叶重楼未发现虫害,与其毒性较轻有关。但遇到低温多雨天气或高温高湿天气时,容易生病,需要早期防治。

1.立枯丝核菌:该病为苗期病害,4-5月份低温多雨时病情较重。发病初期,幼苗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渍水斑,并向基部周围扩散,导致幼苗枯萎。严重的话会死掉摔成碎片。防治方法:加强田间管理,消毒土壤,病后拔除病苗,苗床药物消毒,喷洒代森锌溶液。

2.核盘菌:该病危害很大。每年5月多雨潮湿时发生,危害基地。先出现软腐病,然后发病部位出现白绢,再在发病部位周围出现黑褐色颗粒状菌核,最后全株死亡倒下。

防治方法:(1)及时清沟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。(2)及时拔除病株,在发病中心铺石灰。(3)连续喷洒农药托布津或溴虫腈2 ~ 3次,严重者喷洒百菌清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