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迭香栽培技术
复制方法
种子繁殖
育苗一般在早春温室进行。可以用土法或穴盘育苗。当地养殖首先要安排好苗床。苗床可以是平床,也可以是小高床,床土要碾碎耙平,有足够的发酵基肥和脚水。不是广播就是演习。但种子应尽可能稀播,或与细干土混合,播在苗床上,用少量水浇灌,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。种子具有良好的光性,所以种子直接播种在介质上,不需要覆盖,在畦面建一个小拱棚,既保证了地温,又使土壤表面不易板结。种子靠苗床底部的水发育,但土壤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。芽尖出土后,再浇水,以小灌为原则。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-20℃。发芽大约需要2-3周。当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,需要70天左右,就可以种植了。
对于穴盘育苗,泥炭和蛭石可以按3: 1的比例混合均匀。盖上一层薄薄的蛭石,浇水一次。搭建一个小拱棚,然后用当地的方法管理幼苗。不同的是迷迭香出苗后,需要时不时的移动插塞,以防止种植时根系沿着插塞下方的孔洞渗入地下,伤害根系。迷迭香的发芽率很低,一般只有10%-20%。第一年,迷迭香生长极其缓慢。即使在秋天,植株的大小也不比种植时大多少。需要2-3年才能形成大量的收益率,速度很慢。所以生产上一般采用无性繁殖。而那些从种子培育出来的,气味很香,所以采用的育种方法要看需要。
扦插繁殖
大部分都是从冬天进行到早春。选择尚未完全木质化的新鲜健康的茎作为插条,从顶部约10-15厘米处切割,除去枝条下约1/3的叶子。插条直接插入培养基中,3-4周左右生根,7周后可在露地种植。切割的夜间最低温度为13摄氏度。
分层传播
根据迷迭香的茎可以产生不定根的特点,将植物靠近地面的枝条弯曲并覆土,顶部留在空气中。当新的根生长时,它们从母亲身上被切割下来,形成新的个体,这些个体被种植在开阔的田野上。
田疃管理
移植
迷迭香大田移栽苗是生根成活的母苗。移栽植株行距40×40 cm,每亩种植数4000~4300株。土地平整后,先按行距做池塘,施少量基肥,然后用薄土覆盖基肥,再移栽。移栽后,应浇足够的水来固定根。浇水时,幼苗不要倾倒。如有倒伏,应及时扶正稳定。最好在阴天、雨天、早晚日照不强的时候种植迷迭香。云南省中南部可以一年四季种植,春秋两季最好。种植后5天(视土壤干湿情况而定),第二次灌水。幼苗成活后,可以减少浇水。如果发现死苗,要及时补种。种植时,以池塘之间的池塘为直线,便于通风。
给土壤或土地施肥
迷迭香抗垄性较薄。苗期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,在耕作和除草后施用少量复合肥。施肥后应覆土,每次收获后施一次速效肥,以氮磷肥为主,一般每亩施尿素15公斤,普通过磷酸钙25公斤。
迷迭香种植三个月后可以修剪。过度的强力修剪往往会导致植物无法发芽。每次修剪不超过枝条长度的一半更安全。迷迭香植物虽然每个叶腋都有小芽,但将来会随着枝条的伸长而发育成枝条。整个植物长大后,不仅会显得凌乱,还会因通风不良而遭受病虫害。所以定期修剪很重要。直立品种往往长得很高。为了便于管理,增加收获,种植后生长时应切断顶部,发芽后应切断侧芽2~3次,使植株低矮整齐。
挑选
迷迭香一次种植后可收获多年,以枝叶为主,可用剪刀折叠或直接用手折叠。但必须特别注意的是,伤口流出的汁液很快就会变得粘稠,难以清除,所以收割时一定要戴手套,穿长袖衣服。采收次数可根据生长情况而定,一般一年可服用3~4次,每次采收至少250~350公斤/亩。
虫害防治
根腐病和灰霉病是迷迭香在潮湿环境中常见的病害。如果培养基仍然潮湿时迷迭香植物枯萎,必须立即将植物移出温室。最常见的害虫是红螨和粉虱,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生物防治。预防为主,可从卫生条件、适当的水管理、合理的温度和光照等方面入手,经常观察,及时消除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