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藤(学名:紫藤),别名:藤、蔷薇、黄环。属于豆科紫藤属,为落叶攀缘藤本植物。干性皮肤深灰色,不开裂;它在春天开花,有蓝紫色的蝴蝶形花冠和紫色或深紫色的花,非常美丽。紫藤是一种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强的暖温带植物。产于河北南部的黄河、长江流域及陕西、河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民间的紫花是水煮的,或者和面条一起炒,做成“紫萝卜饼”、“紫萝卜饼”等风味面食。
形态特征
落叶藤蔓。茎右旋,枝粗,嫩枝白柔毛,背秃;冬芽呈卵形。奇数羽状复叶长15 ~ 25厘米;托叶线形,早落;小叶3 ~ 6对,纸质,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上部小叶较大,基部1对最小,长5 ~ 8 cm,宽2 ~ 4 cm,先端渐尖至尾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或偏斜,幼叶两侧扁平,背面秃;叶柄长3 ~ 4毫米,具柔毛;托叶有毛,长4 ~ 5毫米,宿存。
总状花序起源于种植一年的短枝的腋芽或顶芽,长15 ~ 30 cm,直径8 ~ 10 cm,花序轴为白色柔毛;苞片披针形,早落;花长2 ~ 2.5厘米,芳香扑鼻;花梗细,长2 ~ 3厘米;花萼杯状,长5 ~ 6毫米,宽7 ~ 8毫米,密被绢毛,顶部有2齿,底部有3齿。花冠细绢毛,上2齿很钝,下3齿卵三角形;花冠紫色,旗瓣圆形,先端微凹,开花后折回,基部有2个胼胝,翅瓣长圆形,基部圆形,龙骨瓣短于翅瓣,宽镰刀形,子房线形,密被长柔毛,花柱无毛,向上弯曲,胚珠6 ~ 8枚。
荚果倒披针形,长10 ~ 15厘米,宽1.5 ~ 2厘米,密被绒毛,悬枝上有1 ~ 3粒种子;种子褐色,有光泽,圆形,宽1.5厘米,扁平。花期为4月中旬至5月初,果期为8月至8月。
生长习性
紫藤属温性植物,适应气候和土壤,耐寒,耐水,土壤湿润贫瘠,喜光,耐阴。最适合在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、避光的地方种植。主根深,侧根浅,不能移植。长得快,寿命长。缠绕能力强,对其他植物有勒杀作用。紫藤适应性强,耐热耐寒,在我国由南向北栽培。所以在广东,温度可以适应紫藤一年四季。越冬时,应放置在0℃左右的低温下,保持土壤微湿,使植物充分睡眠。
地理分布
古代也叫藤豇豆藤。原产中国,分布于韩国和日本。大部分分布在华北地区,特别是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。栽培于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北、西南地区。远至广东,中国的园林中广泛种植观赏植物。
常见品种有多花紫藤、南蛇藤、红玉藤、白玉藤、南京藤等。上海有紫藤镇和紫藤花园,苏州也有谷腾。主要养殖基地有江苏、浙江、湖南等地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