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说在作这三首诗的头天晚上,李白喝醉了酒还未醒,高力士来宣旨,就和高力士一起来到沉香亭。李白平时就看不惯高力士的为人,故借着酒劲,想羞辱他。于是令高力士脱鞋磨墨。高力士在皇上面前只得依了李白,但是,从此怀恨在心。他见贵妃甚爱此诗,常常呤咏,便进谗言,说是第二首诗中以飞燕之瘦讥笑玉环之丰腴。贵妃听了不高兴了,没过多久,李白便被赐金放还,流落江湖。
其实,诗中作者用了抑扬的写作手法,描写了飞燕虽美,还要靠华丽的新装,贵妃之美不需要粉饰,是绝色、天然之美。
让我们先来欣赏《其一》原文:
云想衣裳花想容,
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若非群玉山头见,
会向瑶台月下逢。
题目赏析:
“清平调”,汉东府有三调,即清调,平调,瑟调,这三调都是古调的遗声,到唐朝时已是有调无辞了,这三首七绝大约是将清调和平调合并而成,李白依照七绝格律所新填以应旨。
词语赏析:
“露华”,雨露的光华。
“群玉山”,传说中的仙山,是仙界西王母的住所,山多玉石,故而取名为”群玉山”。
“瑶台”,在神话传说中,昆仑山上有十二瑶台,高出日月之上,都是用的五彩玉石作为台基,只有神仙居住。
试译如下:
天上的彩云,
想念着美丽的衣裳,
美丽的鲜花,
也思念着艳丽的花容。
春风轻拂着栏杆下的牡丹,
牡丹也露出华贵的娇容。
眼前这美人哟,
若果不是在群玉山头看见,
也只能在月亮照耀下的
瑶台上才能与之相逢。
这第一首诗,重点在于作者用夸张的比喻手法,将贵妃比作象天上神仙一样,如果在”群玉山”找不到,一定会在”瑶台月下”才能见到如此美倾国之美。
(其二、其三待续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