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才咨询的薪酬管理中,对HR来说代发工资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,几乎每家公司都会通过系统层层审批核准后再进行发放,但个别公司还是会因为不严谨而出现纰漏。工资发错了对HR来说简直是“灾难”:发错工资的人在哭,多拿工资的人在笑。
先来看一个跨国企业“错发工资”的案例:

A企业是跨国公司,亚洲地区有诸多分公司,适逢业务拓展期,在很多城市新增了办事处,人员流动也比较大。分公司HR在进行薪酬计算时,给一位刚入职的员工多算了5000元的加班工资。发现错发后HR跟员工沟通,是否可以每月在工资中慢慢扣回,而员工既不愿意直接退回,也不愿意在工资中逐月慢慢扣回这多发的工资。反而说如果要扣,他会立刻辞职。
HR部门一方面要跟员工积极沟通多发工资退还事宜,一方面又要向财务、业务部门以及总部反馈情况处理进度,真是焦头烂额啊!
薪酬发放出现纰漏,企业要如何处理?
从法律层面上说,用人单位给员工多发工资,员工应及时返还,否则构成“不当得利”,即便员工离职,用人单位也可以在员工离职后的一年内通过劳动仲裁的方法追偿。
从公司管理层面上说,员工应该退回多发的工资,对计算错误的相关负责人应该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处罚。
HR要如何避免发错工资呢?
1、建立严谨的工资发放审核机制:从提交离职人员名单及离职时间表,HR部门核算工资表,到递交财务主管审核,再发给各部门负责人确认,确认完毕后再进行汇款。
2、同名同姓的很容易发错工资,这种情况下,一定要按工号、设置编码或采用身份证号码匹配的方式进行区别。
3、每月重点关注入离职员工匹配准确与否,离职员工是不是已经清出工资发放列表。
如果不小心发错工资,公司让HR来承担这笔损失合理吗?
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》中明确:因劳动者本人的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,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。
但司法实践中一般不支持全部损失由劳动者承担,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负有管理责任,不能将损失风险全部转嫁给劳动者。具体到个案,会根据劳动者的过错程度、行为的原因力以及赔偿能力等因素,酌情确定劳动者承担一部分赔偿责任。
先来看一个跨国企业“错发工资”的案例:

A企业是跨国公司,亚洲地区有诸多分公司,适逢业务拓展期,在很多城市新增了办事处,人员流动也比较大。分公司HR在进行薪酬计算时,给一位刚入职的员工多算了5000元的加班工资。发现错发后HR跟员工沟通,是否可以每月在工资中慢慢扣回,而员工既不愿意直接退回,也不愿意在工资中逐月慢慢扣回这多发的工资。反而说如果要扣,他会立刻辞职。
HR部门一方面要跟员工积极沟通多发工资退还事宜,一方面又要向财务、业务部门以及总部反馈情况处理进度,真是焦头烂额啊!
薪酬发放出现纰漏,企业要如何处理?
从法律层面上说,用人单位给员工多发工资,员工应及时返还,否则构成“不当得利”,即便员工离职,用人单位也可以在员工离职后的一年内通过劳动仲裁的方法追偿。
从公司管理层面上说,员工应该退回多发的工资,对计算错误的相关负责人应该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处罚。
HR要如何避免发错工资呢?
1、建立严谨的工资发放审核机制:从提交离职人员名单及离职时间表,HR部门核算工资表,到递交财务主管审核,再发给各部门负责人确认,确认完毕后再进行汇款。
2、同名同姓的很容易发错工资,这种情况下,一定要按工号、设置编码或采用身份证号码匹配的方式进行区别。
3、每月重点关注入离职员工匹配准确与否,离职员工是不是已经清出工资发放列表。
如果不小心发错工资,公司让HR来承担这笔损失合理吗?
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》中明确:因劳动者本人的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,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。
但司法实践中一般不支持全部损失由劳动者承担,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负有管理责任,不能将损失风险全部转嫁给劳动者。具体到个案,会根据劳动者的过错程度、行为的原因力以及赔偿能力等因素,酌情确定劳动者承担一部分赔偿责任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ZLME@xxxxxxxx@hot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立刻删除。